不可抗力
基本解釋
法律學名詞。指當事人不能預見和人力所不能抗御的強制力量,如臺風、洪水、地震或戰爭等。在刑法上,因不可抗力而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不負刑事責任。在民法上,因不可抗力而未能履行合同或引起財物毀損的,不負賠償責任。
英文翻譯
1.{律} (人力所不能抵抗的力量) vis major; act of God [Providence]; force majeure; beyond human control
成語(Idiom):不可抗力
發音(Pronunciation):bù kě kà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無法抵擋或阻止的力量或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可抗力是指在某種情況下,人們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或阻止的力量。它強調了人類在面對某些情況時的無能為力。不可抗力通常是不可預見的、不可避免的,例如自然災害、戰爭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可抗力常常用于法律、合同等領域,用來描述無法預料并且無法控制的情況。此外,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情況下人們無法改變或逆轉的局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可抗力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東明胞弟傳》中。故事講述了東漢末年,曹操派遣軍隊進攻東明,東明守將陳留太守賈詡決定投降。他寫信給自己的胞弟賈逵,告訴他“逆天而行,不可為也”。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不可抗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可抗力是由“不”、“可”、“抗”、“力”四個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天災人禍,我們無法控制這次活動的進程,這是不可抗力的。
2. 合同中規定了在遇到不可抗力情況時的處理方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可抗力”與“無法抵擋的力量”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了解法律領域中關于不可抗力的定義和適用條件,以及在合同中如何合理約定不可抗力條款。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由于下大雨,我們沒有辦法去公園玩,這是不可抗力的。
2. 初中生:考試前突然生病,我沒有辦法參加考試,老師說這是不可抗力。
3. 高中生:由于交通堵塞,我遲到了,但這是不可抗力,老師理解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