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綉毬
成語(Idiom):拖綉毬
發(fā)音(Pronunciation):tuō xiū q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情拖延不決,沒有結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拖綉毬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拖,指拖延、耽擱;綉,指繡花;毬,指球。該成語形容像拖著一團絲繡球一樣,事情拖延不決,沒有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拖綉毬常用于形容一些事情或問題拖延不決、無法解決的情況??梢杂脕砼u那些拖延時間、推脫責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拖綉毬的故事起源于明代的小說《水滸傳》。故事中,有一位叫孫二娘的女英雄,她的丈夫宋江在外面打拼,而她負責管理家務。一天,有人送來了一顆絲繡球,孫二娘為了保護這個珍貴的繡球,不讓別人觸碰。后來,有人來偷繡球,孫二娘為了保護繡球,拼命拉扯,最終繡球被拉斷了。這個故事中的繡球就是拖綉毬的象征,寓意著事情的拖延和無法解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拖綉毬是由動詞“拖”和名詞“綉毬”兩個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喜歡拖綉毬,從不愿意解決問題。
2. 這個項目已經(jīng)拖綉毬了好幾個月,還沒有結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拖綉毬與拖延不決的情況聯(lián)系在一起,形象地想象一個人拖著一團絲繡球,表示事情沒有結果,從而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拖綉毬相關的成語,如“拖泥帶水”、“拖泥帶水”等,擴展對于拖延和無法解決問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總是不喜歡拖綉毬,喜歡把事情盡快做完。
2. 初中生:老師常常批評我們拖綉毬,要我們認真對待每一項任務。
3. 高中生:畢業(y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我曾經(jīng)陷入了拖綉毬的狀態(tài),最終導致時間不夠用。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項目中,如果有人拖綉毬,會影響整個團隊的進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