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頂拐
基本解釋
舊時由三人抬的官轎。《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歷史歌謠選·反洋教歌》:“三頂拐,上衙門,沖進沖出,辱祖先,毀圣道,敗滅人倫。”
成語(Idiom):三頂拐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dǐng gu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行走時左右搖擺、步履蹣跚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頂拐是由“三”、“頂”和“拐”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的多,表示人行走時左右搖擺的幅度較大;“頂”表示頭部,指的是人的頭部在行走時左右晃動;“拐”表示拐杖,指的是用于支撐行走的拐杖。因此,三頂拐形象地描述了人行走時左右搖晃、步履蹣跚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行走不穩定、步伐搖擺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老年人行走時的樣子,也可以用于形容醉酒后的人行走姿態。此外,也可以用來比喻行動不穩定、舉止不端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頂拐的故事起源不太清楚,但這個成語的意義與形象比較明顯,因此不一定有特定的故事背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頂拐的結構為“數詞 + 名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像三頂拐,一會兒向左傾斜,一會兒向右晃動。
2. 那個醉酒的人走起路來像三頂拐,舉步維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頂拐”形象化地記憶為一個人在行走時左右晃動,步履蹣跚的樣子。可以通過想象一個拄著三根拐杖的人,在行走時搖擺不定,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行走、姿態相關的成語,如“步履維艱”、“蹣跚學步”等,以擴展對漢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摔了一跤后,走起路來像三頂拐。
2. 中學生(13-18歲):那個受傷的運動員腿腳不便,走路時總是像三頂拐。
3. 大學生(19-22歲):大雨中,我被淋濕了,走起路來像三頂拐。
4. 成年人(23-60歲):那個酒醉的人在馬路上搖搖晃晃地走,像三頂拐。
5. 老年人(60歲以上):年紀大了,走路不穩定,經常像三頂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