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三闕
成語(Idiom):嵩山三闕(sōng shān sān què)
發音(Pronunciation):sōng shān sān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嵩山的三道山門,比喻門閥勢力的強大和封建禮教的嚴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嵩山是中國五岳之一,其山門有三道,分別為南闕、中闕和北闕。嵩山三闕成為了門閥勢力和封建禮教的象征。成語“嵩山三闕”比喻門閥勢力強大,封建禮教嚴密,形容社會風氣堵塞,不暢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門閥勢力強大,封建禮教嚴密,社會風氣堵塞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嵩山三闕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當時,有一位叫李靖的官員,他的兒子李二娘因為犯了罪被判處死刑。李靖為了拯救兒子,向皇帝請求救命。皇帝答應了他的請求,但給了他一個艱巨的任務:他必須用三天時間將嵩山的三道山門都翻過去。李靖接受了這個任務,經過三天的努力,成功完成了皇帝交給的任務。從此以后,嵩山的三道山門被稱為“嵩山三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嵩山三闕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式上為“名詞+數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社會的嵩山三闕,導致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2. 在某些地方,嵩山三闕的現象依然存在,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改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嵩山的三道山門形象化地記憶,將其與門閥勢力和封建禮教的強大聯系起來。可以想象嵩山的三道山門上刻有門閥勢力和封建禮教的標志,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的五岳之一——嵩山的相關知識,了解其地理特點、文化背景和歷史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們家的家規像嵩山三闕一樣嚴格。
初中生:這個社會的嵩山三闕讓人感到無法呼吸。
高中生:面對嵩山三闕,我們應該勇敢地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