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誼
基本解釋
(1).正道;大原則。《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武王 行大誼,平殘賊, 周公 作禮樂以文之。”《新唐書·柏耆傳》:“既至,以大誼動 承宗 ,至泣下。”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書二》:“草鄙之人,不達大誼,辱奬訓之厚,敢不盡愚。”
(2).要旨。《漢書·儒林傳·丁寬》:“ 景帝 時, 寬 為 梁孝王 將軍距 吳 楚 ,號 丁將軍 ,作《易説》三萬言,訓詁舉大誼而已,今小章句是也。”
成語(Idiom):大誼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à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大道理、大道理、宏偉的道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宏偉的道義,高尚的志向。形容人的思想境界高尚,追求的目標偉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志向遠大,追求高尚的道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衛(wèi)靈公》中有一則對話:子曰:“大誼未行,小誼已絕。如用之,則吾從大謀。”這句話是孔子對于衛(wèi)靈公的忠告,表示只有實現偉大的理想,才能使小的目標得以實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志向是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斗,真是大誼。
2. 只有有大誼的人才能為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記憶,如“小家碧玉”與“大誼”相對應,強調了大誼的偉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大公無私”、“志存高遠”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做一個有大誼的人,為了環(huán)保,我要每天都節(jié)約用水。
2. 初中生:我們應該有大誼,努力學習,將來能為國家做出貢獻。
3. 高中生:大誼是我們的追求,只有有大誼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4. 大學生:大誼是人生的目標,我們要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