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髻
基本解釋
◎ 丫髻 yājì
[the girl’s hair bun] 梳在頭兩邊的發髻
詳細解釋
(1).謂梳著丫形發髻。 宋 洪邁 《夷堅甲志·絳縣老人》:“方山下,一人草衣丫髻,坐道左。”
(2).指丫形發髻。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五:“一丫髻童子操長柄白紙扇從后。” 元 趙孟頫 《采桑曲》:“欲折花枝插丫髻,還愁草露濕裳衣。” 清 姚鼐 《元日散牧晚歸圖》詩:“掀笠偃背丫髻長,其一糾笠風中颺。”《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就拿姑娘上頭講,便不是照國初舊風,或編辮子,或扎丫髻。”
(3).借指童仆。 宋 歐陽修 《憎蒼蠅賦》:“使蒼頭丫髻巨扇揮颺。”
(4).荔枝品種之一。 清 吳應逵 《嶺南荔枝譜·品類》:“丫髻,形最小,生皆并蒂,故得是名。”
成語(Idiom):丫髻
發音(Pronunciation):yā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女子的發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丫髻是中國傳統女子發髻的一種形式。它是用頭發編成兩個髻,分別梳在頭頂兩側,形狀像叉子一樣。這種發髻在古代被視為女子的標志,代表著女子的婉約和美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丫髻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女子儀態優雅、婉約動人的樣子。可以用于形容女子的發型、儀容或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丫髻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在古代,女子的發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女子的裝飾,更是展示女子品位和修養的象征。丫髻這個成語就是從古代女子的發髻形狀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丫髻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是“丫”,第二個字是“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梳了一個漂亮的丫髻,看起來非常端莊。
2. 她的丫髻高高梳起,整個人都顯得更加婉約動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丫髻”這個成語與女子的發髻形狀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女子將頭發梳成兩個髻,分別梳在頭頂兩側,形狀像叉子一樣,就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傳統的發髻文化,了解不同形式的發髻在古代的意義和用途。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女子美麗和儀態相關的成語,例如“婉約動人”、“風情萬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丫髻梳得非常漂亮,看起來像一個公主。
2. 初中生:她梳了一個精致的丫髻,整個人都顯得更加端莊。
3. 高中生:她的丫髻高高梳起,給人一種婉約動人的感覺。
4. 大學生:她的丫髻梳得非常考究,展現出她的高雅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