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舌
基本解釋
猶后世所謂“三寸不爛之舌”。《史記·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 良 足矣。”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一折:“三寸舌為安國劍,五言詩作上天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諸山莫不愿執鞭靮,從戲下。”
成語(Idiom):三寸舌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cùn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口才極好,能言善辯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寸舌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口才非常好,能夠很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善于辯論和演講。這個成語中的“三寸”指的是舌頭的長度,舌頭是人用來說話的器官,而“舌”則是指口才。因此,“三寸舌”表示一個人的口才非常出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寸舌常用于形容那些擅長辯論、演講或者口才極好的人。可以用來夸獎一個人在交流中能夠非常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用言辭精準地說服他人。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辯論賽、演講比賽或者其他需要口才的場合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大臣管仲與叔孫通的辯論。當時,管仲和叔孫通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辯論,叔孫通因為口才出眾,能言善辯,被稱為“三寸舌”。這個故事使得“三寸舌”這個成語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動詞 + 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三寸舌使得他在辯論賽中獲得了冠軍。
2. 那位演講者的三寸舌讓全場聽眾都為之傾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寸舌”聯想成一個人的舌頭有三寸長,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口才非常好,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口才相關的成語,例如“巧舌如簧”、“口若懸河”等,來進一步豐富口才方面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三寸舌讓老師非常喜歡他,因為他在班上的演講非常出色。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口三寸舌,這樣就能在辯論賽上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她的三寸舌讓整個班級都為之傾倒,她總是能夠用言辭精準地說服我們。
4. 大學生:在大學里,需要有一口三寸舌才能夠在演講比賽中脫穎而出。
5. 成年人:他的三寸舌使得他在職場上非常成功,他總是能夠用言辭讓別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