狷激
成語(Idiom):狷激(juàn jī)
發音(Pronunciation):juàn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性情急躁,容易發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狷激是由“狷”和“激”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狷的意思是性情急躁,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或批評;激的意思是激動,容易發怒。狷激的含義是形容人性情急躁,容易發怒,不易控制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狷激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或者情緒狀態。當一個人在遇到困難或者受到挫折時,容易發脾氣或者失去耐心,我們可以用狷激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狷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相傳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名臣,他為人性格急躁,容易發怒。在一次朝廷上,楊震因為不滿皇帝的決策而發怒,結果被皇帝罷官。從此以后,人們就用狷激來形容楊震的性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狷激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之間沒有連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向性情狷激,不容易與人相處。
2. 這個人很狷激,稍微一點小事就會發脾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狷激與“急躁”、“發怒”這樣的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同時,可以嘗試用這個成語造一些句子,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情緒和性格相關的成語,例如“忍氣吞聲”、“怒發沖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脾氣很狷激,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生氣。
2. 初中生:她的性格有些狷激,平時不容易與人相處。
3. 高中生:他是一個狷激的人,容易發脾氣,需要學會控制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