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猢猻
基本解釋
小猴子。借指年輕男子。有時用作詈詞。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喬民,用這等小猢猻。”《水滸傳》第二四回:“婆子便駡道:‘你那小猢猻,理會得什么?’”《水滸傳》第二四回:“ 鄆哥 道:‘我是小猢猻,你是馬泊六!’”
成語(Idiom):小猢猻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hú s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小而頑皮調皮,像猴子一樣活潑機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猢猻是一個由“小”、“猢猻”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小”表示年幼或者體型較小,“猢猻”是指猴子。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性格像猴子一樣調皮搗蛋,喜歡鬧騰和逗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猢猻常用于形容孩子或者年輕人的頑皮或者活潑機靈的性格。也可以用于形容成年人在某些情境下表現得像個頑皮的孩子一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猢猻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外物》一篇。故事中,莊子說:“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無用之用也。猢猻捧心而笑。”這里的猢猻指的是猴子,它捧著心臟笑出聲音,是因為它對于外物的看法與人類不同,對于世俗的功利和權力不感興趣,而只追求自由自在的快樂。因此,小猢猻成為了形容人們活潑機靈、不拘泥于世俗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明是個小猢猻,上課總是愛鬧騰。
2. 這個小女孩像個小猢猻一樣,跑來跑去,永遠停不下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小猢猻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小猴子調皮搗蛋的場景,將這個形象與成語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描述人物性格的成語,如“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可以幫助擴展對于人物性格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有個同學,他調皮搗蛋,就像個小猢猻一樣。
2. 初中生:班里有個男生,他特別活潑,像個小猢猻一樣跑來跑去。
3. 高中生:她雖然個子小,但是性格很開朗,就像個小猢猻一樣,總是能帶給大家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