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丑態畢露
發音(Pronunciation):chǒu tài bì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丑陋的本性、丑惡的行為或丑陋的外表無法掩飾,經過一番努力或時間的考驗,真實的一面終將展現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丑態畢露是由兩個成語組成,丑態指的是丑陋的本性或行為,畢露指的是揭露或顯露出來。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或事物本質的真實面貌無法掩蓋,最終會被揭示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丑態畢露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原本隱藏的缺點、劣勢或惡行被揭露出來的情況。可以用于貶低一個人的品行或行為不端的情況,也可以用于警示人們不要掩蓋真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古代有一個名叫丑奴兒的人,他長相丑陋,但為人正直善良。有一天,丑奴兒救了一只受傷的白鹿,后來白鹿變成了美麗的仙女。仙女感激丑奴兒的善行,并告訴他,他的丑陋外表只是表象,善良與美好的本質才是最重要的。從此以后,世人對丑奴兒的看法發生了改變,他的丑陋外表不再重要,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語為丑態,謂語為畢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期偽裝,但最終丑態畢露,大家都看清了他的真實面目。
2. 這個公司一直隱藏著很多問題,終于在年終報告中丑態畢露。
3. 他一直自稱正直廉潔,但丑態畢露的丑聞讓人們對他產生了懷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丑態畢露的發音“chǒu tài bì lù”與“丑陋的外表無法掩飾真實面貌”的意思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試圖用華麗的服飾和化妝來掩蓋自己的丑陋外表,但最終還是無法掩蓋真相,丑態畢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外貌相關的成語,例如“掩耳盜鈴”、“畫蛇添足”等,來擴展對于形容外表和本質關系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假裝很友好,但是我們都知道他的丑態畢露了。
初中生:這個政治家一直掩蓋著自己的丑陋行為,但最終還是被揭露,丑態畢露。
高中生:這個明星長期以來都在維持著良好的形象,但最近的丑聞讓他的丑態畢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