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僚
散僚(sàn liú)
發音:sàn liú
基本含義:指散漫、懶散的人。
詳細解釋:散僚是由“散”和“僚”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散”意為分散、松散,“僚”意為官僚。散僚形容人懶散、不務正業,沒有條理和紀律。
使用場景:散僚一詞多用于貶義,用來形容那些工作敷衍、不負責任、不積極主動的人。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官員、員工或學生的行為態度。
故事起源:散僚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濬傳》中,記載了晉朝王濬任東海太守時的事情。王濬任職期間,他并不認真履行職責,懶散敷衍,任由官吏貪污腐敗。因此,后來人們用“散僚”來形容那些不盡職守、不負責任的官員。
成語結構:散僚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
1. 這個員工工作效率低下,總是敷衍了事,真是個散僚。
2. 那個官員整天不上班,對待工作非常散僚。
記憶技巧:可以將“散僚”與“散漫懶散”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散漫地坐在椅子上,懶散地擺弄手中的文書,不負責任地對待工作。
延伸學習: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敷衍塞責”、“不務正業”等,來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寫作業,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散僚,要認真完成任務。
2. 初中生:有些同學總是散散步,把時間浪費在外面,真是太散僚了。
3. 高中生:我發現我最近變得有些散僚,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更加努力學習。
4. 大學生:現在社會競爭激烈,不能散僚,要努力學習,爭取更好的未來。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