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衖
基本解釋
最末一條弄堂。 茅盾 《子夜》十三:“﹝ 陳月娥 ﹞離開了那工人區域的草棚地帶,跑進一個齷齪的里。在末衖一家后門上輕輕打了三下。”
成語(Idiom):末衖
發音(Pronunciation):mò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狹窄的巷子或胡同盡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衖是由“末”和“衖”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末指末端,衖指狹窄的巷子或胡同。末衖合在一起表示巷子或胡同的盡頭,形容狹小、狹窄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個地方非常狹窄,沒有出路或者只有一個出口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某種情況或狀態非常狹窄、受限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末衖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的記載。由于末衖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在古代的城市中很常見,所以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是源于人們對于狹窄巷子或胡同盡頭的描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末衖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巷子真是末衖,只能容得下一個人通過。
2. 那個地方人流擁擠,像是末衖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末”字與“末端”聯系起來,將“衖”字與“狹窄的巷子”聯系起來,來記憶末衖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狹窄有關的成語,如“雞鳴狗盜”、“雞鳴狗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條街上的小巷真是末衖,只能一個人通過。
2. 初中生:市中心的那個小胡同真是末衖,連自行車都進不去。
3. 高中生:他的思想被封閉在一個末衖里,沒有多樣性和開放性。
4. 大學生:在這個科研領域,我們需要打破末衖的思維,走向開放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