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渦紋罍
發音(Pronunciation):wō wén l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思想或行為在某種外力作用下發生變化,原本堅定的立場或決心動搖不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渦紋罍是一個典故,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渦紋罍是古代一種酒器,形狀像個漏斗,有很多條紋,稱為渦紋。當罍里的液體倒出時,由于渦紋的作用,原本直流的液體會產生旋轉,因此渦紋罍也成為比喻人的思想或行為因外力作用而產生變化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渦紋罍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立場或決心在外界干擾下搖擺不定,不能堅定地保持原本的觀點或行為。可以用來形容在面對誘惑、壓力或誘導時,一個人的想法或行動發生了變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渦紋罍的典故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當時,晉國的襄公要與齊國聯姻,但齊國派來的使者利用各種手段,試圖讓襄公改變主意。襄公原本堅定的立場在外界的干擾下動搖不定,就像渦紋罍里的液體一樣,隨著外力的作用而旋轉變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渦紋罍是一個名詞短語,由“渦紋”和“罍”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原本堅定的立場在誘惑面前變得像個渦紋罍,動搖不定。
2. 在外界的壓力下,他的決心變得像個渦紋罍,不再堅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渦紋罍的形狀和液體旋轉的特點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渦紋罍里的液體隨著外力的作用而旋轉變化,代表一個人的思想或行為在外界干擾下發生變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搖擺不定”、“猶豫不決”等,來擴展對人的思想或行為變化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在面對誘惑時像個渦紋罍,不再堅持自己的初衷。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決心像個渦紋罍,受到外界干擾后變得搖擺不定。
3. 高中生(16-18歲):在選擇大學專業時,他的思想像個渦紋罍一樣,不斷變化。
4. 大學生(19-22歲):面對職業選擇,他的思想像個渦紋罍,無法堅定下來。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面對困難時,他的決心像個渦紋罍,動搖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