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誥
基本解釋
南朝 梁 陶弘景 撰《真誥》二十卷,分為《運題象》、《甄命授》、《協昌期》、《稽神樞》、《闡幽微》、《握真輔》、《翼真檢》七篇。后因以“七誥”泛稱道教經典。 清 錢謙益 《登茅山》詩之二:“白頭未了人間事,慚愧曾探七誥文。”
成語(Idiom):七誥
發音(Pronunciation):qī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七個詔令,指君主的七個命令或規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誥是指君主下達的七個命令或規定。這七個命令通常是為了治理國家或者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而制定的。七誥的內容和形式可能因具體歷史時期而有所不同,但它們都代表了君主的權威和統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七誥可以用來形容君主的權威和統治力,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組織或個人的強大力量和支配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七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歷史。在古代,君主下達詔令是管理國家的重要手段之一。七誥作為一個成語,可能是根據歷史上某個君主下達的七個重要命令或規定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七誥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君主頒布了七誥,以加強對國家的統治。
2. 這個組織的力量之大,可以說是七誥一樣無所不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七誥與君主的權威聯系起來,想象君主下達七個重要命令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君主制度和詔令制度的知識,以深入理解七誥的含義和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給我們下達了七誥,要我們每天都要按時完成作業。
2. 小學生:在古代,君主下達七誥是為了管理國家。
3. 初中生:這個組織的領導能力之強,就像是七誥一樣無所不能。
4. 高中生:我們要向優秀的君主學習,發揮自己的七誥,為社會做出貢獻。
5. 大學生:通過研究歷史,我了解到七誥在古代君主制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