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忸忸怩怩(niǔ niǔ ní ní)
發(fā)音(Pronunciation):niǔ niǔ ní n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虛怯懦、局促不安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忸忸怩怩是由兩個重復的詞語組成,形容一個人內(nèi)心膽怯、拘束,不敢自然放松的樣子。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的心態(tài)或行為表現(xiàn)。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忸忸怩怩一般用于描寫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壓力時的心態(tài)和行為。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重要場合表現(xiàn)得不自然、緊張、膽怯或局促不安的樣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忸忸怩怩最早出自于《莊子·秋水》:“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鼓盆而求魚,恐驚之。忸忸怩怩,是其哀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魚在水中游動自得其樂,但如果有人敲打盆底想要捕捉魚,魚會感到害怕而表現(xiàn)出緊張的樣子,這就是忸忸怩怩。
成語結(jié)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忸忸怩怩由兩個形容詞組成,形容人的心態(tài)或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講臺上,忸忸怩怩地講著自己的故事。
2. 面對老板的質(zhì)問,他忸忸怩怩地回答不出話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忸忸怩怩理解為一個人心虛怯懦的樣子,其中的“忸忸”和“怩怩”都是形容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內(nèi)心的緊張和拘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心理狀態(tài)相關的成語,例如“心神不寧”、“忐忑不安”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年齡8-10歲):他站在講臺上,忸忸怩怩地回答老師的問題。
2. 初中生(年齡11-14歲):考試前,同學們都忸忸怩怩地準備著。
3. 高中生(年齡15-18歲):面對面試官的提問,他忸忸怩怩地回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