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意廣才疏
發音(Pronunciation):yì guǎng cái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意思廣泛,才能欠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意指一個人的見識廣博,但才能卻不夠出眾。形容人的才華和見識不相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學識廣博,但在某一方面的才能或技能上表現出欠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魏策》記載了一位名叫魏舒的人,他非常聰明而且知識淵博,但卻缺乏實際才能。他曾在魏國任官,但因為他的才能不足以應對實際問題,他最終被免職。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意為意思,廣為廣泛,才為才能,疏為不足之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知識淵博,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常常表現出意廣才疏。
2. 這位教授雖然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專家,但在實際應用中卻表現出意廣才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廣闊的場地上,他的思想非常廣泛,但他的才能卻不足以覆蓋整個場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見多識廣”、“才高八斗”等。這些成語都與人的才能和知識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雖然小明的知識很多,但他在數學方面還是意廣才疏。
2. 初中生:盡管小紅的語文成績很好,但她在體育方面卻意廣才疏。
3. 高中生:雖然小王的學習成績很好,但他在社交方面卻意廣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