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
基本解釋
◎ 上游 shàngyóu
(1) [upper reaches (of a river)]∶河流靠近發源地的一段
黃河上游
(2) [advanced position]∶比喻先進的地位
力爭上游
(3) [superordinate]∶上級
只恐上游知道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河流接近發源地的部分) head waters; upstream; upper reaches
2.(先進) advanced position
詳細解釋
(1).指河流接近發源地的部分或其附近地區。《史記·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裴骃 集解引 文穎 曰:“居水之上流也。” 宋 陳師道 《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刑》詩:“天險連 三峽 ,官曹據上游。” 丁玲 《母親》一:“水從 靈靈溪 的上游流來,淺淺的,在亂石上‘泊泊泊’的低唱著。”
(2).泛指形勝之地。 唐 柳宗元 《謝襄陽李夷簡委曲撫問啟》:“伏惟尚書鶚立朝端,風行天下,入統邦憲,出分主憂,控此上游,式是南服。”集注引 孫汝聽 曰:“上游,猶言重地也。”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初 藝祖 欲都 洛陽 , 太宗 沮之。 藝祖 曰:‘未也,且欲都 關中 據天下之上游。至哉見也!’”
(3).上司;上級。 清 包世臣 《致廣東按察姚中丞書》:“離省較遠之 高廉 各郡,渡 瓊 商旅,每有指為匪徒,飛稟省府,委員扶同,遂成冤獄。上游知而不問。” 清 王韜 《洋務上》:“凡屬洋務人員,例有獲優缺,擢高官,而每為上游所器重,側席諮議。”
(4).高位;前列。 唐 羅隱 《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詩之二:“征東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宋史·文苑傳五·黃伯思》:“甫冠,入太學,校藝屢占上游。” 清 顧炎武 《上吳侍郎旸》詩:“作氣須先鼓,爭雄必上游。”
(5).喻先進。 謝覺哉 《講幾個字》:“上游不是容易得到的,必須爭。生產勁頭大,生產多,是上游。”
成語(Idiom):上游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y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河流的上游,也可引申為事物的起始階段或最高層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游一詞原指河流的源頭,引申為事物的起始階段或最高層次。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中,上游通常指產業鏈中的原材料供應商或技術創新者,具有決策權和主導地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產業鏈中的不同環節,強調對上游環節的掌控和影響力。也可用于表示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關注事物的起始階段或最高層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上游”來源于河流的現象。河流有源頭、上游、中游和下游等不同區域,而上游是指河流的起始地,水流從上游向下游流動。這一現象被引申為事物的起始階段或最高層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公司一直在上游領域進行技術創新。
2. 在產業鏈中,掌握上游的資源和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3. 只有把握了事物的上游,才能更好地控制整個局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上游”與河流的現象,將河流的源頭與事物的起始階段聯系起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產業鏈的概念和相關術語,以及不同行業中的上下游關系。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下游”、“中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家住在河流的上游,水特別清澈。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班上游的同學都很優秀,成績都很好。
3. 高中生(16-18歲):我希望能在大學期間接觸到更多的上游資源,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