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葬
基本解釋
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張。 戰國 時, 墨子 深以儒家厚葬為非,認為:“桐棺三寸,足以朽體;衣衾三領,足以覆惡;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壟若參耕之畝則止矣?!眳㈤啞?a href="/r_ci_36e92222c889262004935d5f5fd945e0/" target="_blank">墨子·節葬下》。
成語(Idiom):節葬(jié zàng)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z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節省葬禮的規模和費用,借指節儉、簡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葬是由“節省”和“葬”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節省指節約、節儉,葬指安葬、喪葬。節葬一詞形象地比喻喪葬時節約、簡樸的舉止和儀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葬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喪葬儀式簡單、不奢華,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生活簡樸、不浪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三年》記載了節葬的典故。春秋時期,魯國的哀公去世,他的兒子想要舉行一場豪華的葬禮來表達對父親的哀悼,但是大臣們卻建議節省葬禮的費用,以表達對哀公的敬愛之情。最終,哀公的葬禮被簡化,以節省費用。這個故事成為了節葬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葬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生前一向過著節葬的生活,死后也沒有舉行奢華的葬禮。
2. 這個家庭非常節葬,從不浪費一分一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節”字和“葬”字分別與節儉、簡樸、喪葬等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節葬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節衣縮食”、“節流”、“簡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爺爺去世了,我們家舉行了一場節葬的葬禮。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倡導節葬的風氣,不要浪費過多的資源。
3. 高中生: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節葬的方式,以減輕經濟負擔和環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