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huǒ mào sān zhàng ㄏㄨㄛˇ ㄇㄠˋ ㄙㄢ ㄓㄤˋ火冒三丈
◎ 火冒三丈 huǒmào-sānzhàng
[very tempered;fly into a rage] 形容極為憤怒
一聽到那消息,不禁火冒三丈
詞語解釋
huǒ mào sān zhàng ㄏㄨㄛˇ ㄇㄠˋ ㄙㄢ ㄓㄤˋ火冒三丈
形容十分生氣。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陶菊隱 《籌安會“六君子”傳》第六章:“ 章太炎 以自己慘淡經營《民報》多年,一旦復刊,竟被擯斥,不由得火冒三丈。”亦作“ 火冒三尺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當 自成 在路上才得到報告時,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罵了一聲:‘該死!’”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火冒三丈
成語(Idiom):火冒三丈
發音(Pronunciation):huǒ mào sān z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憤怒到極點,火氣沖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火冒三丈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非常憤怒的狀態。火冒三丈意味著憤怒的情緒如同火焰一樣猛烈,無法控制。這個成語的本意是指火焰燒得非常高,形容火勢浩大。引申為人的憤怒情緒如同火焰一樣猛烈,無法控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火冒三丈可以用來形容人在極度憤怒的狀態下的表情和態度。例如,當一個人受到了冒犯或不公正的對待時,他可能會火冒三丈地反應。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生活中的憤怒情緒,也可以用于描述社會或政治事件中的憤怒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火冒三丈的故事。故事中,項羽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將領,他與劉邦爭奪天下。有一次,項羽聽說自己在軍隊中的聲望不如劉邦,非常憤怒。他在軍隊中發表了一篇激昂的演講,憤怒地說道:“我項羽是個急性子,火冒三丈!”從那以后,火冒三丈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火冒三丈是一個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火冒”是動詞短語,表示火焰猛烈地沖出來;“三丈”是名詞短語,表示高度為三丈。整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形象地描述了憤怒情緒的強烈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的火冒三丈。
2. 她被冒犯了,頓時火冒三丈,大聲呵斥對方。
3. 他的憤怒使他火冒三丈,無法冷靜思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憤怒到火冒三丈的狀態,火焰熊熊燃燒,情緒無法控制。可以通過繪畫或者動畫來形象地表達這個成語的含義,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憤怒情緒相關的成語,例如“怒發沖冠”、“怒火中燒”等。了解這些成語的意義和用法,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火冒三丈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當我看到我的弟弟偷吃了我的零食,我火冒三丈地告訴媽媽。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不公平待遇讓我火冒三丈,我決定組織同學們一起抗議。
高中生:政府的腐敗行為讓公眾火冒三丈,人們紛紛上街示威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