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
基本解釋
全稱為“農村人民公社”。一九五八年在我國農村建立起來的政社合一的組織,既是我國農村的基層政權組織,又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在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以后,根據政經分離的原則,人民公社已轉變為農村單純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不再具有基層政權組織的職能,這一職能已由重新建立的農村鄉鎮政府機構所取代。
英文翻譯
1.people's commune
成語(Idiom):人民公社 (rén mín gōng shè)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mín gōng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農村為基礎,集體經濟為主導,集體生活為特點的農村社會組織形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人民公社是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一種形式,于1958年至1983年間實行。人民公社是由農民自愿組成的,實行集體所有制和集體勞動,農民通過集體勞動和集體生活來實現農業生產和社會發展的目標。人民公社的主要特點是集體所有制、集體勞動和集體生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人民公社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描述集體主義社會組織形式,可以用于討論農村集體經濟、集體勞動和集體生活的話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人民公社是中國在農村集體化運動中產生的一個重要概念。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中國政府啟動了農村集體化運動,希望通過組建人民公社來提高農業生產力和農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人民公社在實踐中遇到了許多問題,包括生產力下降、集體生活質量下降等,最終在1980年代初被逐步廢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人民公社是由“人民”、“公社”兩個詞組成的。其中,“人民”指的是廣大農民群眾,表示集體的、群體的意思;“公社”指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人民公社時代,農民們共同勞動、共同分配。
2. 他們的父輩曾經在人民公社里工作過,親身經歷了集體化的過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人民”聯想為農民群眾,將“公社”聯想為集體經濟組織形式,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農村集體化運動和人民公社的歷史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舉辦了一次人民公社活動,大家一起種菜、打掃衛生。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人民公社的成立和發展。
3. 高中生:人民公社的實行對中國農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既有積極的一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