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得住
成語(Idiom):忍得住
發音(Pronunciation):rěn dé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能夠忍受、承受,不輕易發作或表現出內心的情緒或痛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忍得住是指在面對困難、挫折或者痛苦時能夠保持冷靜、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輕易發作或表現出內心的痛苦和不滿。它強調了一個人的意志力和情緒控制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逆境時的表現,也可以用于提醒自己或他人要保持冷靜和克制,不要輕易發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宣公十年》。據傳,在宋國有一位名叫申無逸的人,他的兒子被人殺害,他為了報仇,找到了兇手。然而,當他看到自己的兒子的兇手被繩之以法時,他卻忍住了自己的怒火,沒有發作。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用“忍得住”來形容一個人能夠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輕易發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忍得住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忍得”和動詞“住”組成。其中,“忍得”表示能夠忍受,承受,“住”表示控制、克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挫折,我們要學會忍得住,不要輕易放棄。
2. 他在生意上遇到了很大的損失,但他忍得住,沒有抱怨。
3. 考試的時候要忍得住緊張情緒,保持冷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忍”字相關的動作來記憶這個成語。比如,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他咬緊牙關,忍住了自己的情緒和痛苦,這樣就能夠記住“忍得住”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情緒控制相關的成語,如“忍氣吞聲”、“忍無可忍”,以及與忍耐力相關的成語,如“忍辱負重”、“忍苦耐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正在學習畫畫,雖然有時候畫得不好看,但我能忍得住,不放棄。
初中生:面對同學的嘲笑,他忍得住,沒有生氣,繼續努力學習。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時候,她能夠忍得住壓力,保持冷靜,取得了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