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頓
成語(Idiom):遲頓(chí dùn)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動遲緩,猶豫不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遲頓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行動遲緩,猶豫不決的狀態。它表示一個人在做事情時,動作不夠迅速,思考不夠敏捷,常常因為猶豫不決而錯過機會或者被人嘲笑。這個成語的含義是貶義的,通常用來批評那些行動遲緩、猶豫不決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遲頓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各種行為遲緩的場景。比如,一個人在做決定時常常猶豫不決,拖延時間,就可以用遲頓來形容他。另外,遲頓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行動遲緩,不夠敏捷的狀態,比如一個人走路慢吞吞的,也可以用遲頓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遲頓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不遲不徐,可謂進矣?!边@句話的意思是說,行動既不遲緩也不過于急躁,才能算是進步。后來,人們把這個成語引申為行動遲緩、猶豫不決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遲頓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遲”是形容詞,表示行動緩慢;“頓”是名詞,表示停頓、停滯。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人行動遲緩,猶豫不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決定時總是遲遲不決,錯過了很多機會。
2. 她走路遲頓,總是比別人慢一步。
3. 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遲遲不前,我們需要加快速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遲頓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行走時腳步遲緩,走一步停一下,這樣的畫面會比較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遲頓相關的成語,比如遲疑、遲疑不決等。這些成語都和行動遲緩、猶豫不決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做作業總是遲遲不肯開始,導致很晚才能完成。
2. 初中生:他在考試前總是遲遲不肯開始復習,結果成績不理想。
3. 高中生:她在選擇專業時遲遲不肯做決定,拖延了很長時間。
4. 大學生:他在找工作時遲遲不肯下決心,錯過了很多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