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恨
成語(Idiom):忤恨(wǔ hèn)
發音(Pronunciation):wǔ h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順從、違背,引起惱怒或怨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忤恨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忤指違背、不順從,恨指憤怒、怨恨。忤恨的含義是指不順從或違背別人的意愿,導致對方感到憤怒或怨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忤恨一詞常用于形容對方由于自己的行為或態度而感到憤怒或怨恨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在家庭、學校、工作場所等各種情境下,因為違背他人意愿而引起對方的憤怒或怨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忤恨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一段故事。故事講述了屈原的朋友賈生因為不同意屈原的政治主張,而被屈原斥責并遭到貶謫。賈生對此感到非常憤怒和怨恨,因此形成了“忤恨”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忤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忤”是動詞,表示違背、不順從;“恨”是名詞,表示憤怒、怨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忤恨了老師的意愿,導致被批評了一番。
2. 孩子們不聽父母的勸告,反而做出了忤恨的舉動。
3. 他的決定忤恨了公司的規定,引起了同事的不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忤恨”拆分為“忤”和“恨”兩個詞,其中“忤”可以聯想為“違背”,“恨”可以聯想為“憤怒、怨恨”。通過將這兩個詞聯想在一起,形成對“忤恨”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忤恨”相關的成語,如“忤逆”、“恨之入骨”等,以豐富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我不聽媽媽的話,做了一些忤恨她的事情。
2. 中學生(13-15歲):他因為忤恨老師的要求,被罰站了一節課。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決定忤恨了父母的期望,導致他們對他感到失望。
4. 大學生(19歲以上):他的行為忤恨了導師的指導,導致他的研究項目被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