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壺
成語(Idiom):哨壺
發音(Pronunciation):shào 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辭刻薄,善于挑撥離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哨壺一詞源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其中的故事描述了一個人用哨子把壺里的水引出來,意味著人言可調動人心。因此,哨壺成語意為善于挑撥離間、用言辭刻薄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善于挑撥離間、用言辭刻薄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惡意中傷、挑撥離間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哨壺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該小說是一部以諷刺、揭露社會丑惡為主題的短篇小說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哨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哨壺,經常在背后挑撥離間。
2. 小明說了一些哨壺的話,導致兩個好朋友之間產生了矛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哨壺”聯想成一個人用哨子吹動壺里的水,形象地表示挑撥離間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深入了解其中的故事和寓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哨壺,經常說一些讓人不開心的話。
2. 初中生:班里有個同學喜歡挑撥離間,真是個哨壺。
3. 高中生:政治家常常用哨壺的手段來操控輿論。
4. 大學生:社交媒體上有些人就是喜歡當哨壺,制造謠言引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