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櫛
成語(Idiom):薅櫛
發音(Pronunciation):hāo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為了得到一點微小的利益而不顧大局,損害整體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薅櫛”來源于古代農村中的一種捕鳥器械。櫛是一種鳥籠,用來捕捉鳥類。當人們為了得到一只鳥而薅櫛時,往往會嚇跑其他的鳥,導致整個捕鳥計劃失敗。因此,“薅櫛”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人們為了追求個人小利而忽視了整體利益,最終導致失敗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為了個人利益而破壞整體利益的行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大局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食貨志》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漢朝時期,有一個官員在雞市上買了一只雞,他為了得到更多的雞肉,就用手去薅雞的尾巴,結果雞受到驚嚇,四處亂跑,最終逃跑了。這個故事就是成語“薅櫛”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爭取更多的利益,不顧大家的反對,真是薅櫛之人。
2. 這種只顧個人利益而破壞整體利益的行為是薅櫛的表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薅櫛”聯想成一個人用手去薅雞的尾巴,但結果雞跑掉了。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農村生活中的成語,以及它們的故事和含義,來豐富自己的詞匯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之間的爭吵就像薅櫛一樣,最終導致了友誼的破裂。
2. 初中生: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一些學生會薅櫛,抄襲別人的作業。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制定合理的政策,而不是為了一點經濟利益而薅櫛,傷害環境。
以上是關于成語“薅櫛”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