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毫
基本解釋
[釋義]
(1) (形)(副)極小或少;一點兒。
(2) (形)(形)表示數量極少或者程度很低。
[構成]
并列式:絲+毫
[例句]
這么多年過去了;他絲毫沒有變。(作狀語)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the slightest amount or degree; a bit; a particle; a shred; an iota
詳細解釋
◎ 絲毫 sīháo
[a bit;in the least] 比喻數量極小或很小;一點點
愈為相公官屬五年,辱知辱愛,伏念曾無絲毫事為報答效。—— 唐· 韓愈《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知啟》
魯迅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他絲毫也不妥協,他具備堅決的心。——《論魯迅》
細微之至。絲、毫都表示極小或極少。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賈誠以求位,鬻言以干祿,或無絲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 宋 司馬光 《駕部員外郎司馬府君墓志銘》:“然當官公直,能知小民情偽,吏不敢以絲毫欺也。” 明 徐渭 《邊詞》之十一:“ 葛那 頸險斷胡刀,驀手攀頦按得牢。歸向鏡中嫌未正,特搓過左一絲毫。” 冰心 《寄小讀者》八:“遠遠幾簇樓窗的燈火,繁星般的燦爛,但不曾與我以絲毫慰藉的光氣。”
成語(Idiom):絲毫(sī háo)
發音(Pronunciation):sī 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小的量或程度,幾乎沒有或沒有任何影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毫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用來形容某事物的數量或程度非常小,幾乎沒有或沒有任何影響。它強調了極小的程度,強調事物之間的差距非常微小。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行為、態度或者某種情況的變化非常微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絲毫常常用于否定句中,表示某事物的影響或變化非常微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適用于各種場合,如談論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叫絲毫的人。這個人非常小氣,連絲毫的東西都不愿意給予別人。因此,人們就以“絲毫”來形容極小的量或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絲毫不感興趣。
2. 經過努力,他的成績絲毫沒有提高。
3. 這個決定對公司的發展絲毫沒有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絲毫與絲線聯想起來,絲線非常細小,因此可以用絲線來形象地表示絲毫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絲毫相關的成語,如“絲竹之樂”(形容樂曲非常動聽)和“絲綢之路”(古代中國與西方互通有無的商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絲毫沒有做錯作業。
2. 初中生:他的努力絲毫沒有白費,最終獲得了冠軍。
3. 高中生:這本書的內容絲毫沒有引起我的興趣。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進展絲毫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
5. 成年人:他對我的建議絲毫不感興趣,完全不聽。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絲毫”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