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察
成語(Idiom):鉤察(gōu chá)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ch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言辭或行為極為刻薄、刁鉆,善于挑剔和指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鉤察一詞包含了兩個意思,鉤和察。鉤指的是用鉤子挑剔、抓住、揭露,察指的是觀察、察看、審視。鉤察的含義是指人的言辭或行為非常刻薄、刁鉆,善于挑剔和指責。這個成語形容人對事物非常挑剔,善于發現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并加以指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鉤察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那些善于挑剔、吹毛求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鉤察來形容那些總是對他人的言行舉止挑剔、苛求的人。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提醒自己不要成為一個過于挑剔的人,要寬容待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鉤察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故事中,梁惠王問孟子:“人皆有不善,察其善者,鉤之;人皆有善,察其不善者,亦鉤之。”意思是說人們都有優點和缺點,如果只看到別人的優點,就像用鉤子挑住別人的優點一樣;如果只看到別人的缺點,也像用鉤子挑住別人的缺點一樣。這個故事中的“鉤察”一詞就演化成了后來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鉤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工作總是鉤察得很兇,幾乎找不到什么錯。
2. 這位老師非常鉤察,對學生的作業總是挑剔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鉤察”這個成語與挑剔、指責等含義相關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聯想圖像。可以想象一個人用鉤子鉤住別人的缺點和錯誤,然后再加以指責和挑剔。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挑剔”、“吹毛求疵”等,以擴展對這類形容人性格的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總是鉤察我的作業,我覺得很受傷。
2. 初中生(14歲):我的朋友很鉤察,對我說的每句話都要挑剔一番。
3. 高中生(17歲):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特別鉤察,總是對別人的缺點指指點點。
4. 大學生(20歲):在實習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非常鉤察的導師,對我的工作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