躇步
成語(Idiom):躇步
發音(Pronunciation):chú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猶豫不決、遲疑不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在行走時因遲疑、猶豫而停步不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猶豫不決,缺乏決斷力或行動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大臣。有一天,孟嘗君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向他請教如何做到行動果斷,避免猶豫不決。孟嘗君告訴老人,他有一個方法,就是在走路的時候,只要邁出第一步,就再也不要停下來。老人聽后恍然大悟,感謝孟嘗君的指點。從此以后,孟嘗君的這個方法被傳為佳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躇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躇”和“步”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決定時總是躇步不前,導致錯失了很多機會。
2. 她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以經常在關鍵時刻躇步不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躇步”拆分成“躇”和“步”,可以聯想到一個人在行走時猶豫不決,停步不前的形象,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猶豫不決、遲疑不前相關的成語,如“猶豫不決”、“三心二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做選擇時總是躇步不前,不知道該選哪個好。
2. 初中生:面對老師的提問,他躇步不前,不敢回答。
3. 高中生:考試前,他躇步不前,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
4. 大學生:畢業后,她躇步不前,不知道要從事哪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