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俗
基本解釋
(1).教化民眾。《子華子》卷上:“吾聞之,太古之圣人所以范世訓俗,有恒言者,有曲言者。” 唐 王泠然 《登城判對》:“先王訓俗,禁以窺臨,君子執身,慎乎登降。” 清 林則徐 《曉諭粵省士商君民人等速戒鴉片告示稿》:“梓桑紳士,宜有以訓俗型方,詎忍安坐遷延,不一援手。”
(2).佛教指講經說法訓迪世俗之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二·道安》:“ 安法師 器識倫通,風韻標朗,居道訓俗,徽績兼著。”
成語(Idiom):訓俗
發音(Pronunciation):xùn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糾正習俗,改善風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訓俗是指通過教育、引導等方式來糾正不良的習俗,改善社會風氣。它強調了教化、教導的作用,旨在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行為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訓俗常常用于描述對不良習俗進行糾正、改善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談論社會風氣、道德觀念的提升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訓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據傳,東漢末年,楊震擔任官職,他深感當時社會風氣敗壞,習俗不良。于是,他積極推行教育改革,以期糾正人們不良的習俗,提升社會風氣。因此,人們將他的行為形容為“訓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訓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訓”是動詞,表示教導、教化的意思;“俗”是名詞,表示社會風俗、習俗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加強教育,訓俗提高社會風氣。
2. 這個社區通過開展各種活動,積極訓俗,改善居民的行為習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訓俗”與糾正不良習俗、改善社會風氣的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教化”、“風氣”等,以加深對“訓俗”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訓俗,不亂丟垃圾。
2. 初中生:學校組織了一次訓俗活動,讓我們提高環保意識。
3. 高中生:大家應該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以訓俗改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