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跡
基本解釋
[釋義]
(名)親手寫的字或畫的畫。
[構成]
偏正式:手(跡
[例句]
這是魯迅的手跡。(作賓語)
英文翻譯
1.sb.'s original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詳細解釋
◎ 手跡 shǒujì
[sb.’s original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親手寫的字、畫的畫
作者手跡
見“ 手跡 ”。
亦作“ 手跡 ”。亦作“ 手蹟 ”。1.親手寫的墨跡。《后漢書·循吏傳序》:“﹝ 光武 ﹞其以手跡賜方國者,皆一札十行,細書成文。” 漢 馬融 《與竇伯尚書》:“ 孟陵 奴來,賜書,見手跡,歡喜何量,見於面也。” 南朝 宋 鮑照 《代門有車馬客行》:“手跡可傳心,愿爾篤行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按,此跋乃先世父手蹟。” 袁鷹 《不滅的詩魂》:“兩天后,小報登了這首詩,把手跡也制了版。”
(2).親自從事;親手去做。《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私事,不辭劇易,所作必成,手跡整理,是謂執勤也。”
(3).手印在物體上的痕跡。
成語(Idiom):手跡
發音(Pronunciation):shǒu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手寫的字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手跡是指用手寫的字跡。它強調了個人的獨特性和個性,每個人的手跡都有所不同,可以通過字跡來了解一個人的性格和個性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手跡常用于描述文學作品或書法藝術中的字跡美。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的書法水平或字跡的美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說文解字》中有“手跡”一詞,意為手寫的字跡。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重視書法藝術,將手寫的字跡視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手跡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手”和“跡”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手跡非常工整,字字如行云流水。
2. 這幅字畫的手跡很有藝術感,看上去非常美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書法藝術相關的圖像來聯想記憶,比如想象一位書法家在用手寫字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書法藝術的知識,了解不同字體的特點和歷史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看老師的手跡,老師寫字寫得很漂亮。
2. 初中生:我的手跡還不夠工整,我要多練習寫字。
3. 高中生:這篇作文的手跡很糟糕,需要重新寫一遍。
4. 大學生:他的手跡很獨特,每個字都有自己的風格。
5. 成人:我喜歡收集名人的手跡,可以通過字跡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