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節
成語(Idiom):頓節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辭或行動有節奏、有韻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節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用來形容文辭或行動有節奏、有韻律,不拖泥帶水,不紊亂雜亂。它強調了文辭或行動的整齊有序,使人感到舒適和愉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頓節常常用于形容文學作品、演講、舞蹈、音樂等藝術形式中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同時,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行動有條不紊,有計劃地進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陶弘景的人,他的文筆非常有節奏感和韻律感。他的文章寫得非常流暢,讀起來讓人感到舒適和愉悅。后來,人們用“頓節”來形容他的文風,逐漸演變成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頓節”的結構是“名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頓節有致,引發了觀眾的熱烈反響。
2. 這首詩的韻律非常好,讀起來頓節有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音樂和舞蹈等藝術形式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首動聽的音樂或優美的舞蹈,它們都有頓節有力的節奏和韻律,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一往無前”、“鐵面無私”等,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學習非常有頓節,每天都按時完成作業。
2. 初中生:老師的講解頓節有致,讓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知識。
3. 高中生:他的演講頓節有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大學生:這部電影的劇情頓節緊湊,讓人看得非常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