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臣
基本解釋
(1).君臣。 漢 賈誼 《新書·禮》:“主臣,禮之正也。” 南唐 韓熙載 《龍光院元寂塔碑》:“故得外契主臣,心歸緇素。”
(2).喻主從關系。 程善之 《贈陳子松藤》詩:“我生與君俱不薄,相與造化相主臣。”
(3).猶言惶恐。《史記·陳丞相世家》:“上曰:‘茍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平 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 裴骃 集解:“ 張晏 曰:‘若今人謝曰“惶恐”也。’馬融《龍虎賦》曰:‘勇怯見之,莫不主臣。’”《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唐 曰:‘主臣!陛下雖得 廉頗 、 李牧 ,弗能用也。’” 司馬貞 索隱:“案 樂彥 云:‘人臣進對前稱主臣,猶上書前云昧死。’” 宋 韓駒 《再次韻兼簡李道夫》:“學道無疑怖,憂時有主臣。”原注:“《漢書》主臣,皇恐之貌。” 清 梁啟超 《敬告我國民》:“率因新歲,布其區區。主臣!主臣!某頓首。” 章炳麟 《庚子拳變與粵督書》:“抵冒威嚴,不任主臣屏營之至。”
成語(Idiom):主臣(zhǔ chén)
發音(Pronunciation):zhǔ ch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君主的親信大臣,也可指權力最高的宰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主臣一詞源自古代中國的官制,主指君主,臣指大臣,主臣即君主的親信大臣。這個成語形容大臣地位崇高,權力重大,是君主最親近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個領域或組織中地位極高,權力最大,備受尊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主臣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描述了項羽與劉邦的故事。故事中,項羽是劉邦的主臣,他在劉邦的軍隊中地位極高,權力也很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臣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公司的主臣,決策的權力完全掌握在他手中。
2. 這位教授可以說是學界的主臣,他的研究成果備受推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主臣聯想為君主的親信大臣,地位崇高,權力重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官制和政治體系,了解君主與大臣之間的關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在學校里是校長,他就像學校的主臣一樣,大家都很尊敬他。
2. 初中生:在籃球隊里,隊長就是我們的主臣,他負責決策和領導整個隊伍。
3. 高中生:在學生會里,會長是我們的主臣,他擁有最高的權力和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