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隱
基本解釋
冒充的隱士。《晉書·桓玄傳》:“ 玄 以歷代咸有肥遁之士,而己世獨無,乃徵 皇甫謐 六世孫 希之 為著作,并給其資用,皆令讓而不受,號曰高士。時人名為‘充隱’。”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隱說》:“他如 晉 皇甫希之 ,人稱充隱, 梁 何點 人稱通隱。”
成語(Idiom):充隱
發音(Pronunciation):chōng y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事實真相,掩蓋真實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充隱是由“充”和“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充”表示充滿、填滿的意思,“隱”表示隱藏、掩蓋的意思。充隱的意思是用虛假信息或掩蓋真相來掩蓋真實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充隱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個組織故意掩蓋真相、隱瞞事實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充隱來指責那些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或政府隱瞞真相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充隱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魯公充隱于晉,曰:‘無庸無役,無禮無賂,無故無讓,吾其無庸矣。’”意思是魯國君主充闡述了一系列不需要任何依附、不需要禮物賄賂、不需要理由、不需要讓步的要求。從而形容了他的要求虛假而不切實際,掩蓋了真實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充隱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充”是動詞,“隱”是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政府為了掩蓋真相,不斷充隱,讓人無法相信他們的承諾。
2. 這家公司為了吸引投資者,充隱了財務狀況,導致投資者遭受了巨大損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充隱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杯子里充滿了水,但是表面看起來卻是干燥的,隱藏了杯子里的真實情況。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充隱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充隱相關的成語,如“掩耳盜鈴”、“隱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偷了小紅的玩具,還充隱了事實,讓大家都以為是小紅弄丟了。
2. 小學生:老師發現了小明偷看答案的行為,小明不得不承認,不再充隱。
3. 初中生:這家公司為了吸引投資者,充隱了財務狀況,導致投資者遭受了巨大損失。
4. 高中生:政府為了掩蓋真相,不斷充隱,讓人無法相信他們的承諾。
5. 大學生:在論文中充隱數據,是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會導致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