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zhī suǒ cuò ㄅㄨˋ ㄓㄧ ㄙㄨㄛˇ ㄘㄨㄛˋ不知所厝
同“ 不知所措 ”。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憂惶屏營,不知所厝。”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知所厝
成語(Idiom):不知所厝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ī suǒ c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迷失方向,不知所處之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在陌生的環境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或環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陌生的地方或環境中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的心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導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王導在晉朝時期曾擔任官職,但因為忠于自己的原則而多次受到排擠。最終,他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廟宇,取名為“不知所厝”。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式成語,由“不知”、“所”、“厝”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新的學校里,小明感到不知所厝,不知道該怎么適應。
2. 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我感到很不知所厝,不知道該去哪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知所厝”拆分為“不知”、“所”、“厝”三個部分,然后與具體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比如想象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找不到回家的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相關的成語,如“茫然若失”、“不知所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游樂園迷路了,感到很不知所厝。
2. 初中生:第一次參加夏令營,我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不知所厝。
3. 高中生:離開家鄉去大城市上大學,一開始我感到很不知所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