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志
基本解釋
有節操和志氣。《后漢書·黨錮傳·李膺》:“﹝ 樊陵 ﹞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為節志者所羞。”
成語(Idiom):節志(jié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堅定意志,不屈不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節指堅守原則、不屈服,志指堅定的意愿和決心。節志的基本含義是指在面對困難、挑戰或誘惑時保持堅定的意志和毅力,不屈不撓、不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志常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困境中堅持不懈、毫不動搖的精神狀態。這個成語可以用來鼓勵他人堅持下去,也可以用來形容自己在困難中保持積極的心態和行動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節志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故事中,襄公面對敵人的進攻,他的臣子們建議他投降以保全自己的安全。然而,襄公堅守原則,堅定地表示自己不會屈服于敵人的壓力,他說:“吾聞先王之志,不在富貴,而在節義。”這句話表達了襄公堅守節義的決心和意愿,后來演變為成語“節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志由兩個漢字組成,節和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困境時,我們要堅持節志,繼續努力。
2. 他節志堅定,從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堅持”、“不屈不撓”等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和理解節志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堅持、毅力和意志力相關的成語,如“堅持不懈”、“毅然決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節志學習,爭取考上理想的大學。
2. 初中生:面對挑戰,我們要節志堅持,不輕易放棄。
3. 高中生:考試前夕,我要節志備考,爭取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創業路上會遇到各種困難,我們要節志不動搖,堅持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