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齜牙裂嘴
發音(Pronunciation):zī yá liè z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嘴巴張得非常大,露出咬牙切齒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憤怒、恐懼或痛苦等強烈的情緒,使人的嘴巴張得特別大,露出咬牙切齒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生氣、憎恨、嫉妒等強烈的情緒,也可以用來形容驚訝或害怕的表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齜牙裂嘴”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民間傳說。相傳,有一只兇惡的怪獸,嘴巴特別大,牙齒鋒利如刀,能夠咬碎一切遇到的東西。每當這只怪獸憤怒或恐懼時,它的嘴巴就會張得特別大,露出咬牙切齒的樣子。后來,人們用“齜牙裂嘴”來形容人們憤怒或恐懼時的表情,以警示人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做出過激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齜”、“牙”、“裂”和“嘴”四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人的惡意評論后,齜牙裂嘴地瞪著他。
2. 當我告訴他我考試沒及格時,他齜牙裂嘴地嘲笑我。
3. 在恐怖電影中,怪獸突然出現時,觀眾們都齜牙裂嘴地驚叫起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怪獸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怪獸憤怒或恐懼時的嘴巴張得特別大,露出咬牙切齒的樣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與情緒表達相關的成語,如“怒發沖冠”、“咬牙切齒”等,來擴展對情緒表達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生氣地齜牙裂嘴地望著搗蛋的小朋友。
2. 小學生:當老師告訴他沒有被選上參加比賽時,他齜牙裂嘴地咬緊了牙關。
3. 初中生:聽到同學傳播的謠言后,她齜牙裂嘴地痛恨起那些造謠的人。
4. 高中生:考試成績出來后,他齜牙裂嘴地嫉妒那些取得好成績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