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瀆
成語(Idiom):瑣瀆(suǒ dú)
發音(Pronunciation):suo d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神靈、神圣的事物不敬,不敬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瑣細:微小、細碎;瀆:不敬。瑣瀆形容對神靈、神圣的事物不敬,不敬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宗教事物、神明、圣地等不敬畏、不敬重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對神明不敬的故事。這個人在神廟中舉止粗魯,不顧神明的存在而隨意行動,被認為是對神明的不敬。從此,人們用“瑣瀆”來形容對神靈、神圣事物的不敬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神明的瑣瀆行為,引起了眾人的憤怒。
2. 這座古老的寺廟曾遭到過多次的瑣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瑣瀆”拆分成“瑣細”和“瀆”,并聯想到對神靈、神圣事物的不敬畏,從而記住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宗教文化,了解不同宗教信仰的神明和神圣事物,以增加對“瑣瀆”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對老師的指示瑣瀆而被批評了一番。
2. 初中生:他的言行舉止對待神明的態度非常瑣瀆。
3. 高中生:有些人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態度非常瑣瀆,這是不應該的。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尊重各種宗教信仰,不應該瑣瀆神明和神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