蝥賊
成語(Idiom):蝥賊(máo zéi)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懷不軌、心狠手辣的壞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蝥賊是由“蝥”和“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蝥是一種昆蟲,外形兇猛,具有劇毒,常用來比喻兇狠狡詐的人。賊指偷盜之人。蝥賊合在一起,表示心狠手辣、兇狠狡詐的壞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來形容那些為了達到自己目的不擇手段、不顧道德的人。可以用于描寫社會上的壞人、惡棍、歹徒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這樣的記載:“蝥賊之心,日益衰也。”這個故事表達了一個道理:心狠手辣的人,心靈逐漸變得貧乏、衰弱。而成語“蝥賊”就是從這個故事中演化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和善,實際上是個心狠手辣的蝥賊。
2. 這個公司的老板是個蝥賊,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蝥蟲的兇猛外形和劇毒來記憶這個成語,并結合“賊”的意思,聯想到心狠手辣的壞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蝥賊”相關的成語,如“蟬聯”、“蟬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蝥賊,老師說他經常偷別人的東西。
2. 初中生:這個電影里有個蝥賊角色,他為了金錢不擇手段。
3. 高中生:在這個社會上,還是要警惕那些蝥賊,保護好自己的利益。
4. 大學生:社會上的蝥賊很多,我們要提高警惕,保護好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