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身
基本解釋
(1).保全身體。《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孔穎達 疏:“蛟蛇初蟄,是靜也。以此存身,是后動也。”《尹文子·大道下》:“不羨爵祿者,自足于己也;不畏刑罸者,不賴存身也。”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出家則是方外之賓,跡絶於物,其為教也,達患累緣於有身,不存身以息患。”
(2).安身。《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張鐵臂 見人看破了相,也存身不住,過幾日,拉著 臧蓼齋 回 天長 去了。”河北梆子《喜榮歸》:“家遭不幸,父母雙亡,又失了一把大火,只燒得片瓦無存。夫妻二人來在岳母家存身。”
近義詞
立足、駐足、容身、藏身、安身
英文翻譯
1.take shelter; make one's home
成語(Idiom):存身
發音(Pronunciation):cún s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做出某種行動或采取某種措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身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表示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采取行動或措施,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它強調個人的安全和身體健康,也可以泛指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而采取的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存身常用于描述個人在面對危險、困難或不利情況時的行為,強調個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行動。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面對困境時,能夠懂得保護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存身最早出自《史記·陳涉世家》:“將軍存身,以待天下之變。”這句話出自漢代著名史書《史記》,形容陳勝、吳廣等農民起義將領在起義之初,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采取觀望的態度,等待時機成熟。后來,這句話逐漸演變成了成語“存身”,用來形容個人在面對困境時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他必須存身,不能輕易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2. 面對危險的情況,她冷靜地存身,沒有被嚇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成語“存身”。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一個危險的環境中,然后采取一些行動來保護自己,這樣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存身”相關的成語,如“存神”、“存心”等,以擴展對相關主題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街上看到一只大狗,為了保護自己,我迅速找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存身避開了它。
2. 初中生:面對班級內的欺凌,我們應該學會存身,不輕易暴露自己的弱點。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的競爭中,我們要學會存身,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以保護自己的未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