牂牁
成語(Idiom):牂牁(zāng kē)
發音(Pronunciation):zāng k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胸狹窄,不容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牂牁,原指東北地區的一個地名,后來成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心胸狹窄,不容人。牂牁山位于今天的吉林省境內,山勢險峻,人跡罕至。因此,牂牁成為了一個難以進入的地方,也象征著一個人心胸狹窄,不容人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心胸狹窄,不容人的狀態。可以用在描述某人不愿意接納新的觀點、意見或者不愿意給予他人機會的情況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牂牁山上有一座廟宇,供奉著一位名叫牂牁的神祇。這位神祇心胸狹窄,只接納自己喜歡的人,不容忍其他人的存在。因此,人們把心胸狹窄,不容人的人比喻為牂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牂牁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心胸狹窄,一點兒批評都不能接受,真是個牂牁之人。
2. 這個公司的老板很牂牁,從不聽取下屬的建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牂牁山的險峻和難以進入的特點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心胸狹窄,就像牂牁山一樣,不愿意接納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心胸狹窄、不容人相關的成語,如“小肚雞腸”、“狹隘之見”等。這樣可以擴展詞匯量,豐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喜歡和別的同學一起玩,真是個牂牁之人。
2. 初中生:老師總是只聽取自己喜歡的同學的意見,真是個牂牁。
3. 高中生:他對于別人的看法總是不屑一顧,真是個牂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