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
基本解釋
◎ 四方 sìfāng
(1) [four directions of north,south,west and east]∶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各個方面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quadrilateral]∶正方形或正方體
一只四方的木頭匣子
英文翻譯
1.(四處) the four directions; all sides
2.(正方形) square
3.(立方體的) cubic
詳細解釋
(1).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禮記·射義》:“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水滸傳》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數處火光亙天,四方不辨。”
(2).天下;各處。《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原道訓》:“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游,以撫四方。” 高誘 注:“撫,安也。四方,謂之天下也。”《新唐書·吐蕃傳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柳杞 《好年勝景》:“他的父輩是個愛交游的流浪漢,憑一付擔子,走遍四方。”
(3).指四方諸侯之國。《詩·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來賀。” 孔穎達 疏:“ 武王 既受得天之祜福,故四方諸侯之國皆貢獻慶之。”《論語·子路》:“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 楚國 ,不可救療。”
(4).指京城以外的地區。《東觀漢記·馬廖傳》:“ 長安 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5).指四方之神。《禮記·曲禮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徧。” 鄭玄 注:“祭四方,謂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 句芒 在東, 祝融 、 后土 在南, 蓐收 在西, 玄冥 在北。”《禮記·祭法》:“四坎壇,祭四方也。” 鄭玄 注:“四方,即謂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祭山林、丘陵於壇,川谷於坎。”《漢書·禮樂志》:“練時日,侯有望,焫膋蕭,延四方。” 顏師古 注:“四方,四方之神也。”
(6).指正方形或立方體。《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沒見過那豪杰,是四方腦袋,八楞兒腦袋。”如:四方桌;四方匣子。
成語(Idiom):四方
發音(Pronunciation):sì f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個方向,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方是指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可以泛指各個方向。這個成語常用來表示全面、廣泛或包羅萬象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描述某個事物或觀點在各個方面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或適用性。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知識、能力或背景廣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方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中,用來指代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表示廣泛、全面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方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四”和“方”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影響力已經遍及四方。
2. 這個項目的影響力涵蓋了四方。
3. 他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可以說是四方皆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四方”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將其與四個方向的圖像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方向相關的成語,如“東南西北”、“四通八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家住在城市中心,四方都是高樓大廈。
2.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自四方八面,大家都很友好。
3. 初中生: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產生了四方的影響。
4. 高中生:這本書的內容涵蓋了文化、歷史、科學等各個方面,是一本四方皆通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