藂襍
成語(Idiom):藂襍(tī zá)
發音(Pronunciation):tī z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不堪一擊、容易被擊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藂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藂指的是草帽,襍指的是竹箬席。藂襍合在一起形容的是草帽和竹箬席這兩樣東西的質量都很差,容易被擊破或損壞。因此,藂襍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形容人或事物非常脆弱,容易被擊敗或摧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藂襍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能力或品質很差,容易被他人擊敗。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事物的質量很差,容易被破壞或損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諷刺那些自命不凡,實際上很脆弱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藂襍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韓非子·孤憤》一篇文章。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夏天戴著草帽,坐在竹箬席上,卻被蚊蟲叮咬得痛不欲生。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草帽和竹箬席雖然是常見的東西,但它們的質量很差,容易被破壞,就像某些人或事物一樣,表面上看起來很牢固,實際上卻非常脆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藂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意思,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能力真是藂襍,一點挑戰都沒有。
2. 這個產品的質量太藂襍了,一用就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藂襍與脆弱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草帽和竹箬席被輕易破壞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脆弱或易碎相關的成語,如“一觸即潰”、“紙糊不住火”等,以擴大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身體非常藂襍,跑步時總是容易摔倒。
2. 初中生:這個班級的團結性很藂襍,稍微有點挑戰就會分崩離析。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藂襍,一點風吹草動就會產生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