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臘明經
基本解釋
見“ 白蠟明經 ”。
成語(Idiom):白臘明經 (bái là míng jīng)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là míng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學識淵博,明察秋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臘,古代指一種白色的蠟狀物,用來做燭光。明經,指研讀經書。白臘明經的意思是,像白臘一樣明亮,研讀經書非常博學。形容人學識淵博,見識深刻,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的學識淵博,見解獨到,可以用在贊美學者、智者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臘明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據說,東漢時期,有一位名叫李固的學者,他的學問非常淵博,被人們稱為“白臘明經”。李固研讀經書如同白臘一樣明亮,因此得到了這個成語的稱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讀書如白臘明經,對于歷史、文學都有獨到的見解。
2. 這位教授是個白臘明經,他對于經濟學的研究非常深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像白臘一樣明亮,正在讀書研究經書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學識淵博、見識深刻相關的成語,如“博古通今”、“才高八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想成為一個白臘明經,可以讀很多書嗎?
2. 初中生:我的爸爸是一個白臘明經,他知道很多歷史故事。
3. 高中生:我希望我將來能成為一個白臘明經,可以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