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燈
基本解釋
(1).舊時新年前后,民間有在高處懸掛燈盞之俗,此燈徹夜通明,謂之“天燈”。 明 楊慎 《甲午臨安除歲》詩:“隣墻兒女亦無睡,歲火天燈喧五更。”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竿,懸掛天燈。” 孫犁 《白洋淀紀事·天燈》:“今年正月……卻看見東頭立起一個天燈,真是高與天齊,閃亮的燈光同新月和星斗爭輝。”
(2).舊時寺廟、商店門前常年懸掛的燈盞。 宋 范成大 《東林寺》詩:“山頭一任天燈現,箇事何曾落見聞。” 艾蕪 《榮歸》:“他們最后分手時,已望得見山洼口上關帝廟前的天燈了。” 許地山 《女兒心》:“鋪店的門早已關好,一聽見槍聲,連門前底天燈都收拾起來。”
成語(Idiom):天燈(tiān dēng)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d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空中的星星,也用來比喻燈火通明的景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燈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天指天空,燈指燈火。它原本用來形容夜空中繁星點點,燦爛明亮的景象。后來,這個成語也被引申為形容夜晚燈火輝煌,繁華熱鬧的場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燈一詞常用于形容夜晚燈火通明的城市景象,如“大街上的商鋪燈火通明,猶如天燈一般”。此外,也可以用來形容大規模的慶祝活動或盛會,如“新年的晚會上,煙花絢爛,猶如天燈一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天燈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確,但這個成語的意義與中國古代人對夜空中星星的想象和贊美有關。在古代,人們對星星的美麗和神秘充滿了敬畏和向往,因此用天燈來形容夜空中的星星是一種美好的贊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名詞“天”和名詞“燈”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夜晚的城市,燈火通明,猶如天燈一般。
2. 慶祝活動上,煙花綻放,猶如天燈般美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天”字與天空中的星星聯系起來,將“燈”字與燈火通明的景象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夜空、星星相關的成語和詩詞,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自然景象的贊美和想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夜晚的天空布滿了天燈,好像是上帝灑下的鉆石。
2. 初中生:城市的燈火通明,猶如天燈一般,給人一種熱鬧的感覺。
3. 高中生:在新年的晚會上,煙花絢爛如天燈,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氛圍。
4. 大學生:在大都市的繁華夜景中,燈火輝煌,猶如天燈,展示了城市的繁榮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