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格
成語(Idiom):揆格
發音(Pronunciation):kuí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揆格意為衡量、估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揆格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揆意為用秤來稱量東西的重量,格意為判斷事物的好壞。揆格的意思是用一種客觀的標準來衡量或估計事物的價值或質量,不受主觀偏見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揆格常用于描述評價事物或人的價值、能力或品質時,強調客觀公正、不偏不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揆格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魏策一》中。據說,戰國時期魏國的一個官員負責衡量和評估國家的收入和開支,他使用一把專門用來衡量貨物重量的秤來衡量國家的財政狀況。這個官員根據秤的指示,客觀而公正地評估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因此被贊譽為“揆格之官”。后來,人們將這個官員的行為和態度作為一種標桿,形成了成語揆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揆格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形式為“揆 + 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人才的揆格非常公正,不管是出身貧寒還是富有,只要能力過硬都會給予機會。
2. 這個公司雇用的人都經過了嚴格的揆格,確保只有最優秀的人才加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揆格這個成語與“衡量”、“估計”這兩個詞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秤來衡量貨物的重量,然后根據這個標準來判斷貨物的好壞,從而形成對揆格的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揆格相關的成語,如“揆情度理”、“揆情察理”等,來擴展對揆格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用秤來揆格我們的身高,看誰長得最高。
2. 小學生:老師說考試不僅要看分數,還要揆格我們的努力程度。
3. 初中生:在招生面試中,學校會揆格學生的綜合素質。
4. 高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用客觀的眼光來揆格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5. 大學生:在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會揆格我們的實際能力和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