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
成語(Idiom):察罕
發音(Pronunciation):chá h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察覺、觀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察罕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察”和“罕”兩個字組成。察意指觀察、察覺,罕意指稀少、罕見。察罕合在一起,表示觀察到稀少的事物,或者察覺到罕見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察罕多用于形容人的能力敏銳,觀察力強。也可以用來形容察覺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察罕的故事并不多見。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西游記》一書中,形容孫悟空能夠察覺到別人所察覺不到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察罕是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察罕能力很強,經常能夠發現別人忽略的細節。
2. 這件事情很罕見,需要你的察罕才能發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察”字和“罕”字分別與“觀察”和“稀少”這兩個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察罕”相關的成語,如“察言觀色”、“察顏觀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的察罕能力很厲害,總是能夠發現我們犯的錯誤。
2. 初中生(13-15歲):我喜歡看偵探小說,因為主人公的察罕能力很強。
3. 高中生(16-18歲):察罕是一個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判斷事物。
4. 大學生(19-22歲):在實習期間,我通過察罕能力發現了公司的一些潛在問題,得到了領導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