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詆
基本解釋
◎ 丑詆 chǒudǐ
[revile;scold;abuse] 用難聽的話毀謗
房寰上疏丑詆( 海瑞)——《明史·海瑞傳》
英文翻譯
1.(用難聽的話罵人) abuse; curse; swear; slander
詳細解釋
辱罵;詆毀。《漢書·劉向傳》:“是以羣小窺見間隙,緣飾文字,巧言丑詆,流言飛文,譁於民間。”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游士聚散》:“或受賂丑詆朝紳,或設局騙脅民庶。” 鄒韜奮 《經歷》五七:“假使 中國 有甲派和乙派做對頭,甲派要打倒乙派(或乙派要打倒甲派),那甲派在 香港 辦報的可盡量丑詆乙派,攻擊乙派,打倒乙派。”
成語(Idiom):丑詆(chǒu dǐ)
發音(Pronunciation):chǒu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丑詆是指用丑惡的言辭詆毀、中傷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丑詆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丑指丑陋、不美觀,詆指誹謗、中傷。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用丑惡的言辭對他人進行中傷和誹謗的行為。它強調了言辭的惡劣和傷害他人的嚴重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丑詆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惡意中傷、誹謗他人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它來批評那些用不當言辭攻擊他人的人,或者提醒自己不要參與丑惡的謠言傳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丑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平津侯列傳》。故事中,平津侯魏相公的兒子魏舜生了一個丑陋的孩子,名叫魏武陽。有人對魏相公說這個孩子是別人的私生子,是他妻子與別人的私情產生的結果。魏相公非常生氣,但他不愿意對這個孩子進行任何傷害。最后,他用自己的言辭和行為來保護這個孩子,表達了對他的愛和尊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對待他人,不要用丑惡的言辭來傷害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丑詆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形容詞丑和動詞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用丑詆的言辭攻擊他人,讓人非常反感。
2. 我們不能縱容丑詆的行為,應該積極維護和諧的人際關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丑詆與惡意中傷的行為聯系起來,形成對這個成語的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用丑陋的臉龐和惡毒的語言來攻擊他人,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丑詆相關的成語,如丑態百出、詆毀中傷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們不應該用丑詆的言辭欺負同學。
中學生:網絡上的丑詆言論應該受到嚴厲的批評和制止。
大學生:我們要倡導文明交流,而不是沉溺于丑詆他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