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頓
成語(Idiom):卻頓
發音(Pronunciation):què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停止不前,中斷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卻,停止;頓,中斷。卻頓指行動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不再前進。形容進展停滯,無法繼續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發展或進展突然受阻、停滯不前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行動或思路中斷。常用于文章、演講或口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晉書·郭璞傳》。郭璞是晉朝時期的一位文學家和官員。他的上司曾問他:“你讀了那么多書,寫了那么多文章,為什么還是不見進步?”郭璞回答說:“我讀書寫文章的時候,總是卻頓不前。”從此,卻頓成為了一個形容進展停滯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卻”表示停止,第二個字“頓”表示中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計劃因為缺乏資金而卻頓了下來。
2. 我的學習進展卻頓,需要更多的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卻頓”與停止前進的動作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在行進中突然停下來,無法繼續前進的場景,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卻頓”相關的成語,如“半途而廢”、“止步不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在畫畫的時候,突然卻頓了下來,不知道該怎么畫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足球夢因為受傷而卻頓了,但他并沒有放棄。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項目的開發進展卻頓,我們需要找出問題所在并解決。
希望這份關于“卻頓”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