蹀足
成語(Idiom):蹀足(dié zú)
發音(Pronunciation):dié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時小心翼翼,不敢踩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蹀足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在行走時小心翼翼、輕輕慢慢地走,生怕踩踏到什么東西。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走路非常謹慎,以免給別人帶來困擾或傷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蹀足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狹窄或擁擠的環境中行走時的態度。比如,在人群中行走時,如果一個人蹀足行走,就說明他非常小心謹慎,不希望給別人帶來不便或傷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蹀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魯僖公的國君,他在一次狩獵中,看到一只白鹿,非常想追捕它。但是,他擔心自己的隨從會踩踏到白鹿的腳印,讓白鹿察覺到他們的追捕,于是他命令隨從們“蹀足”前進,以免驚擾到白鹿。從此以后,人們用“蹀足”來形容小心翼翼地行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蹀足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蹀”意為小步慢走,“足”意為腳步。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小心翼翼地行走的樣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進入教室時總是蹀足而行,生怕踩踏到同學們的書包。
2. 媽媽帶著小孩慢慢地蹀足過馬路,以免發生危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蹀足這個成語:
1. 關聯詞:將“蹀足”與小心翼翼、輕輕慢慢等詞語進行關聯,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2. 動作聯想:想象一個人小心翼翼地在狹窄的路上行走,避免踩踏到東西,將這個場景與蹀足這個成語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蹀足的故事和使用場景,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或參考成語詞典來深入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小心翼翼地蹀足過沙灘,生怕踩踏到螃蟹。
2. 小學生:小紅幫助老奶奶慢慢蹀足過馬路,以免發生危險。
3. 初中生:考試前,李華小心翼翼地蹀足著走進教室,生怕驚擾到正在考試的同學。
4. 高中生:為了保持圖書館的安靜,學生們都蹀足走進館內,以免打擾到其他人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