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垤
成語(Idiom):阜垤(fù dié)
發音(Pronunciation):fù d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土地高而平坦,適合農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阜指土地高而平坦,垤指土堆。阜垤形容土地平坦,適合耕種,也比喻環境平和,適宜居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土地平坦、宜于農耕的地方,也可用于形容環境平和、適宜居住的地方。可以用于寫景、比喻等文學創作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一年》:“阜垤有黍?!边@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阜垤上有黍稷,說明這片土地適合農耕。后來,人們就用“阜垤”來形容土地平坦、宜于農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阜垤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形容土地高而平坦的特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土地阜垤,適合種植水稻。
2. 這個小鎮的環境阜垤,適宜居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阜垤”與土地形狀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土地平坦的地方,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農耕文化,以及其他與土地、農耕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片阜垤上種滿了各種莊稼。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地方阜垤平坦,適合發展農業。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城市的阜垤環境優美,適合居住和旅游。
4. 大學生及以上:這片阜垤上的土地肥沃,適合開展農業產業。